首页 > 作文 > 话题作文 > 节日作文

红红火火闹元宵作文

admin 节日作文 2021-03-07 08:18:00 元宵节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红火火闹元宵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红红火火闹元宵作文1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 “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红红火火闹元宵作文2

  今年元宵节,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闹元宵活动。各年级的孩子们自己策划准备,布置会场,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庆祝中华民族这一传统节日。

  一来到校园只见一排排各式各样的灯笼高挂在清风中,翩翩摇曳,五彩缤纷的灯笼传承着我们的传统节日。看到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最为体贴,为全校师生精心制作了各式各样的灯谜,而且一大早就到学校用心布置。汗张吉台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条,纸条上面写着各式各样精彩缤纷的灯谜。

  我置身于这花花绿绿的灯明调制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喜庆氛围与欢乐。幸福触手可及并随着一声下课铃响,同学们鱼贯而出,奔向美轮美奂的灯谜镇。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边指着谜面边激烈地讨论着。有的同学正在绞尽脑汁的想谜底有的同学满脸喜悦,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有的聚在一起滴滴咕咕的讨论。还有的像老成的学者一般沉着地捏着下巴思考。似乎若有所思,又像在冥思苦想。

  突然,我听见了一个声音。第31条灯谜我猜中啦我要去领奖品了开心得脸蛋红扑扑的小学妹忙不迭地挤进领奖的队伍。我要猜,只见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手里有一条鲜红的灯谜开心的说。我财政的灯谜是一种动物,我猜对啦,他兴奋的又蹦又跳。

  看着这些,我也进入了状态,拉下了一条,千年古屋,那就不是老舍吗?我拉了下来,来到领奖处,6413,老舍,我说。叮咚,给你奖品,我猜对了,我喜滋滋的接过奖品。,继续猜灯谜去了……一转眼功夫,领奖处已排成长龙了。当说出自己的答案的瞬间,同学们的脸上表情丰富多彩。猜对了,拿着小奖品好不开心,猜错了,一脸的沮丧。而后又纷纷得重新投入猜谜的人流中。同学们在灯谜阵中流连忘返,玩的不亦乐乎。

  制作花灯,猜灯谜等不仅是趣味焕然,还让我们增长了许多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啊。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www.15033.cn/zuowen/huatizuowen/jierizuowen/2021-03-07 081818/563098.html

中学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www.15033.cn/

蜀ICP备19007375号

Powered By 中学网版权所有